中国江苏网12月09日讯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在全市铺开,87个自然村的整治工作需要在明年春节前完成。然而,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参照点可效仿的情形下,怎样才算整治到位,是需要不断摸索解决的课题。昨天,市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句容召开全市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会上,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镇江市村庄环境整治的几个核心词:体现特色、接续文化、宜于养护。
句容市边城镇小西庄村和白兔镇长岗村,是句容市展开环境整治自然村中的代表。两个村的村民们表示,经过前阶段的治理,村子的环境已焕然一新:粉刷一新的外墙、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路面保洁和生活污水的初步收集处置,都让村民们逐步感受到了村庄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小西庄村还投资30万元栽种各类树苗2600棵,草坪1500平方米。不过,也有村民对一些整治项目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在道路旁边铺这些草坪,我就觉得没必要。”
随后的会议上,村庄环境整治的方向和目的也是讨论的主要话题。市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的主要负责人都在发言时表示,村庄的环境整治重点应该在环境的修复和塑造上,“毕竟村庄环境整治不是村庄城市化,不能犯‘城市病’。”
几位负责人都认为,村落的环境整治,并不需要一味学习城市的环境整治。市住建局负责人认为,“在农村大面积铺草坪、种灌木,现在看上去可能很漂亮,但用不了几年,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管护工作缺失,会带来许多麻烦。与其铺种这些植物,不如多种适合本土生长的乔木。”他说,每个村庄都有自己不同的地理、历史特点,环境治理是进一步彰显地方特色的一次好机会,“着重突出一两个特点,而不是千村一面,更容易让人记住。”
市规划局负责人则引用台湾的“原乡”理念说,村庄环境整治应以“体现原汁原味的乡村”为重点,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他甚至十分细化地说:“比如种植乔木,不能像城市种行道树一样,而应根据地形特点,‘组团式’种植不同树种,丰富村子里的物种,形成错落有致的生态环境。还有村落里的主要道路,不需要像城市里那样铺设行道砖、做路牙,只要能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道路硬化质量高,尽可能恢复‘乡村’的感觉就可以了。”
市城管局负责人提出,村庄环境整治需要注重收集体系的完善,要对环境的长效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在落实人财物保障的同时,积极培养村民们的文明习惯和自治制度,全民积极参与其中。
目前,已有75个村庄启动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副市长陈杰在讲话时,也对相关部门提出的村庄环境整治思路给予认同。他说,村庄环境整治不是对农村进行大拆大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各辖市区要明确责任要求,筹措安排资金,迅速落实各项工作。村庄在整治中一定要注重接续历史文脉,积极保护和发展村庄文化,抓好示范、以点带面,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